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热点!泥土里绽放创意花(遇见)

2022-08-20 05:54:15 来源:腾讯网
分享到:

图为青瓷工艺品。 赵 畅供图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我应小顾之邀前往他的青瓷创作基地参观。小顾的创作基地在浙江上虞凤凰山考古遗址附近,那里有禁山窑址等重要考古遗存。一进创作基地,目光便被院落里摆放的青瓷作品吸引。

正当我定睛欣赏之时,小顾穿着沾满瓷灰的工作服闻声而来。小顾是一位制瓷工匠师,八五后。我看他眼中布满血丝,心想他是不是近日没休息好。“今年订单爆满,忙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这不,我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小顾的一番话语,证实了我的猜想。


(相关资料图)

步入创作基地的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如小山般堆在车间一隅的千余吨泥土。“这可不是一般的泥土。”小顾向我解释:“这是老家治水行动挖出的多余泥土,都是上好的瓷土。他们没处堆放,而我恰好需要。”我好奇地问这些瓷土特别之处在哪里。小顾告诉我:“这瓷土最大的优点,在于可塑性强,且耐烧温度高,不会开裂,成品率高。”说着,他将我引至刚出炉的青瓷作品前,一边手持一只青瓷罐缓缓摇晃着让我欣赏,一边告诉我:“最近连续几次烧窑,破损率几乎为零。”

莫看小顾年轻,他已拿下全国二十多个陶艺金奖。我请他谈谈创作心得,他红着脸谦逊地说:“我只是将一团团纯生态的泥土,制成一件件简单而美好的瓷器而已。”

小顾原在宁波一家酒店做雕刻厨师,2010年回到家乡,跟着舅舅学起了青瓷技艺。半路转行,自然艰难。“在软塌塌的泥坯上雕刻非常不易,与我在蔬果上雕刻完全是两码事。”但是,随着日复一日地和泥、制坯、雕花、烧制,小顾渐渐爱上了青瓷艺术,技艺自然也是日有所长。

小顾的家乡是青瓷发源地,曹娥江边至今尚存四十多座古窑址。小顾一边夜以继日地潜心研究制瓷工艺,一边利用节假日骑着电瓶车探访现存的古窑址。在小顾的作品展示室里,我看到他收藏的青瓷碎片。这些青瓷碎片按越窑青瓷的发展沿革排列。仔细辨认,能看出跨越千余年的越窑青瓷烧制工艺的细微变化。“我之所以要跑遍家乡的古窑址,就是要弄明白从选料、练泥、拉坯到器型、纹饰、烧制等各项工艺的演变。如果连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工艺都不熟知,又怎能传承与创新呢?”

看起来文静内秀的小顾,一说起青瓷,就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小顾说:“我们的制瓷技艺可能比不过古人,但我们却能在创新上超越古人。”这几年,小顾着力从古人的青瓷作品中寻找文创灵感,力求让古老的青瓷艺术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有一天,小顾在一家茶道餐厅与朋友聚会。品茶时,他被那里的茶具、花器深深吸引。在与友人的交谈中,他渐渐明白,而今,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了,人们不再满足于丰衣足食,而更在意精神层面的满足。他想,若能将花艺与茶道融入青瓷作品中,打造不同的青瓷器型,会满足消费者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回到家后,他亲自动手设计,并将样品照片发送给朋友,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第一批茶盏和花器上市,颇受好评。从此,小顾潜心青瓷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打造出了多款好看又实用的文创产品。

我在小顾的作品展示室中流连忘返,感叹于他的创意和匠心。我看到一对灵感来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茶具,创意满满:茶杯的手把上刻有王羲之的“之”字,杯盖的盖钮采用“鹅”形,杯子底部则刻有“永和”字样——既是对“永和九年”的纪念,也蕴含“永远和和美美”的意思。其中一只杯子选用魏晋时期越窑青瓷的釉色,古朴、稳重,另一只则选用唐五代的秘色釉,给人以温润、细腻之感。还有一款公勺公筷,富有绍兴文化特色,将“乌篷船”元素融入筷架,又将“船桨”形状渗透到勺子的设计中,筷子顶部则镶嵌“女儿红”黄酒酒坛造型。如此造型设计,不仅能让当地人找到乡愁,外地游客也可借此感受绍兴一带深厚的文化。

交谈甚欢,不觉天色已晚。我与小顾告别,他一天的工作尚未结束,他将继续用双手去抚摸心爱的泥土,去创造一个又一个让人赞叹的艺术品。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0日 08 版)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