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看点丨彝绣里的上海温度
几年前,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考察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祎遐第一次见到彝绣,眼前一亮。彝族服饰刺绣用色大胆奔放,红和绿常配在一起,花纹图案大都来自大自然和生活,即使是不识字的绣女也能绣出迷人的作品。但是惊艳过后,紧接着是深深的失望,在观看了一场当地彝绣时装秀后,她叹了口气:“虽然有很强烈的民族元素,但图案还是太传统了,如果能有人好好设计一下就好了。”曹祎遐脑子闪过这样的念头。
作为一项深植民间的古老技艺,彝绣被称作“指尖的艺术,心灵的花朵”。最近几年,彝绣这项传统技艺正从小山村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逐渐成为彩云之南的文化新名片。截止2021年12月,楚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已达到43家,刺绣产业年产值从2013年的0.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亿元。但在产值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这门手艺也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不够、产品设营销人才匮乏能难题。
近年来,上海市有关部门、企业、高校等,在资源整合、平台搭建、要素配置、人才支撑等关键着力点着手,与楚雄当地形成了一套从生产到销售,从物质到人力资源的全产业链沪滇文化帮扶新模式,助力将彝绣从“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推动成了当地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资料图片)
上海是恩人,也是贵人
小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丁兰英,她以后会以卖彝绣为生,她一定觉得对方在骗人。丁兰英从8岁就开始跟母亲学刺绣,“彝家女子会走路就会跳脚,会拿针就会绣花”,有什么稀奇,怎么能卖钱?但现在,丁兰英已经成了云南楚雄南华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总经理、“妈妈制造合作社”社长,是南华县妇女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楚雄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亮相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同时亮相机场的还有楚雄另一张名片:楚雄彝族刺绣。”今年6月28日,丁兰英在微信朋友圈介绍着彝绣,颇为自豪。这并不是上海机场第一次展示彝绣。2019年8月,由浦东机场提供资金和场地,在浦东机场推介彝绣,应邀而来的彝绣传人技艺通过浦东机场的舞台被中外旅客一眼相中。其中一幅彝绣被一位美国旅客现场以4.6万元的价格购得。通过这一渠道,来自法国、美国、泰国、日本等地的多位客商与当地建立联系,2019年当年就发来订单价值400多万元,2020年增加到500万元。这些订单通过上海机场扶贫干部的落实安排,由彝绣带头人发包到有刺绣技艺的村民家庭,为乡亲们开拓致富路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助力振兴产业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楚雄州南华县七彩彝绣加工厂,绣娘们正在赶制新来的订单。“全靠各级政府的支持,特别是上海嘉定区和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的帮扶,我们才能盈利,同时带动群众增收。”丁兰英说。在上海援建资金的帮助下,七彩彝绣先后在县城以及偏远乡镇共设立8个就业扶贫车间。与此同时,依托沪滇协作平台,结合地理条件、村情民情、绣娘资源及市场需求,全县探索出“一个中心、多个分部”“沪滇项目+公司+车间+绣娘”的文创产业振兴模式,多批次、分等级招募培训绣娘,将公司订单化整为零分包入户,同时搭建多个绣品宣传、展销平台,拓展绣品销售渠道等方式,推动彝绣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类似的扶持并不鲜见。2018年以来,楚雄永仁县与上海市嘉定区对接文化产业合作,借助其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和创新平台优势,共同推动彝绣的传承和创新。2018年永仁县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签约,在民族文化传承、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合作。一位当地绣娘特意向当地政府表示感谢。多亏了彝绣,让她在家找到了工作,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照顾家庭,那一年,她家孩子考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上海给我们的帮扶和支持会感动到所有情怀的人,是恩人,也是贵人!”丁兰英加重了语气。
新的合作空间
2020年,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携手拼多多搭起了“寻味·百县百品”直播间里,当地的宣传干部讲起彝族赛装节和彝族刺绣的故事。
彝族赛装节起源于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十里八乡的彝族乡亲们就会聚在一起,“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起月当空”。赛装是盛大的彝绣展示,绣娘刺绣不用打草稿,她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五彩缤纷的烂漫山花,还是生机勃勃的野趣动物,直接在布上画了就能绣出来。“现在,彝族刺绣已成为楚雄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相关服装设计作品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展出,还走上了米兰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等国际舞台。”直播间里,相关人士着重介绍。
2019年,楚雄彝绣迎来“高光时刻”。纽约时装周2020春夏发布压轴大秀,“TaorayTaoray × 楚雄彝绣”闪亮登场。伴着“丝路云裳”的音乐,40套“牛仔+彝绣”跨界时尚服装亮相,“民族赛装”在全球时尚中心绽放。这一策划由楚雄州与上海东方国际集团合作推出。
为了让彝绣精品闪耀纽约时装周,参与其中的上海设计师王陶曾经深入楚雄深山采风。当她看到、触摸到指尖上的彝绣后,萌生了大胆的想法:把彝绣的美“剥开”重新再造。但是,当地人有些顾虑:“我们最怕的是,回去之后,家乡人追问‘那还是彝绣吗’。”最终,双方约定,在保留彝绣“灵魂”经典的前提下,携手探索出传统彝绣与现代时尚的一种融合方式。
T台上,彝绣中常用的鱼、鸟等文化图腾,以及云南大山中形态万千的花卉在T台上恣意绽放,塑造出40余个相映成趣的潮流造型。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时装演绎,走向世界舞台,诠释千年彝绣之美。
在国际时装周的一炮而红,让楚雄彝绣得到了更多关注。以前出去介绍彝绣用十句话,现在一句就够了
更深入的合作还在继续开展。2020年,楚雄州委宣传部与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实施楚雄民族刺绣标准化的推广使用,让刺绣企业参与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也让广大绣娘和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更加规范。
在上海援滇力量的推动下,彝绣正迈向时尚化、国际化、产业化的“星光大道”。在生产方面,彝绣合作社建起来了,绣娘们的心聚起来了,在家门口就实现增收;设计方面,沪滇携手探索传统彝绣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工艺层面,合作推动当地非遗传承人群技艺和文化的提升;在产业发展和开拓市场上,上海企业做得更多、更深、更广。
尽管如此,彝绣当下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例如文化特色挖掘不足,品质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品牌建设薄弱,散户多规模小,产业纵向集聚偏弱等。对此,上海援滇干部、楚雄州委副秘书长王梁已有解决方案:“目前,彝绣在产品设计、品牌定位、营销策划等环节依然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难题,沪楚两地将继续加强协作,创造更多系统培训和人员交流的机会。”。
换个思路,这些困难也为两地合作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2019年,曹祎遐参与了楚雄与上海社科院双方合作的《中国彝乡建设》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在见识到了彝绣的魅力之后,她意识到沪滇文化帮扶,已经不仅仅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共赢。“彝绣有强烈的民族元素,蕴含着丰富的当地文化和故事,上海拥有一流的文化创意、营销设计资源,两者结合,完全可以创造出一种与民族文化融合创新的时尚产业模式,对国内外的消费市场进行辐射。”曹祎遐有了一个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