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讯:工业遗产|跨越百年历史,清远正让他们“活”起来!
8月5日上午,热心市民邹先生来到清远市博物馆,代表其哥哥邹聪向市博物馆捐赠多套藏品,包括清城电器厂“飞霞”牌交流电容式台风扇一台(仍可正常使用)、清远瓷厂“中国清远”款鹤纹图茶具一套(一盘六杯一茶壶)、清远瓷厂“中国清远”款花卉纹汤盅1套2件,清远瓷厂“中国清远”款人物瓷盘一件。
捐赠现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邹先生说,他看到清远日报关于市博物馆馆长黄敏强呼吁保护工业遗产的报道后,很有感触,决定捐赠这几件体现上世纪清远县工业发展成果的藏品。(点击查看《清远市博物馆征集工业遗产展品 拟办专题展览》)
清远瓷厂“中国清远”款花卉纹汤盅1套2件。
清城电器厂“飞霞”牌交流电容式台风扇,至今仍可正常使用。
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市民邹先生捐赠的产品,是由清远县时期国有工业企业生产,保存情况良好,属于清远工业遗产的一部分。
根据2007年-2011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清远全市共登记工业遗产数量66处。近日,市博物馆发布了征集工业遗产展品的公告,将征集工业遗产展品并举办展览。
什么是工业遗产?
为什么要筹备这场展览?
这些工业遗产值得被“再发现”吗?
清远共有66处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即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其中包括作坊、车间、厂房、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设施、生产工具、机器设备、产品等物质遗存,生产工艺知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非物质遗存。
虽然不是传统的工业城市,但在清远,人们对工业遗产并不陌生。
地处北江中下游,清远境内水运通畅,北江更是南北通行的要道,自古以来,一直是官、民、客、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正因如此,清远的手工业、工业发展较早。
以建市前的清远县区域为例,据清远县旧志记载:
早在宋朝,清远县已有铁、银、锡矿场和金的淘采场。
在清代,清远石马的造木船和石坎、龙塘等地的陶瓷烧制业,已经从家庭手工作坊发展为雇工专业经营方式,技术也有较大的改革和进步,产品款式新颖,方便实用,很受用户欢迎。
清代后期,有人在县内开办机械织布厂和火柴厂,但那时使用的机械十分简陋,还没有摆脱手工操作,但它是清远开始出现工业的雏形。
据《广东年鉴》记载:民国30年(1941年)清远县工业、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电力、日用、建材、陶瓷、农产品加工、金属制品、皮革等各个行业开始开设工厂。抗日战争期间,因日军飞机轰炸,不少工厂被炸毁或外迁,或被迫停业,抗战胜利后才逐步恢复发展。据《清远县志》记载,民国时期,清远县共有14个工业行业,新中国成立后至1987年年底,县内的工业行业增加到了34个。
清远现代工业则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其中,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清远县共有17家工业企业。清远在工业企业中试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进行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形成了轰动全国的“清远经验”。
这些工业旧厂房、老设备,与清远城市共同发展,又在城市扩张与变化中停下脚步,甚至消失,只出现于老照片和回忆中。根据2007-2011年进行的清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目前全市范围内共登记工业遗产数量66处。
工业遗产讲述“清远经验”
红旗茶厂入选国家级工业遗产
清远境内的工业遗产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英德、连州、清远市区等地,它们的历史背景各有不同,关注度和命运也各不相同。
“这些工业遗产是一代代人为国家建设而奉献的精神实体”,市博物馆近日发出公告,面向全社会征集展品,拟举办“清远工业遗产展”。展览将以清远地区工业遗产的兴衰作为叙述主线,以亲历清远地区工业发展人员的他者视角作为情感辅线,展现清远地区在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开拓,勇为人先的时代精神。
原清远县氮肥厂远景(资料图)。
工业遗产是清远改革精神的真实见证。从1978年起,清远在县氮肥厂等工业企业中试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随后在全县工业企业中推广,之后数年间,清远探索工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一系列做法成为全国首创,被总结为“清远经验”并向全国推广。数十年来,有关部门和研究者注重收集与“清远经验”有关的实物、文字、影像档案,与国企乃至工业发展相关的厂房、设备、影像等物项,也成为清远最宝贵、最受重视的“工业遗产”。
兴建于1957年的英德红旗茶厂。
英德红旗茶厂揉捻车间。
工业遗产也具有着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2021年11月,清远英德红旗茶厂先后入选首批广东省工业遗产、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茶厂里保存至今的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宝贵的工业遗产。英德红旗茶厂和其他与红茶产业相关的工业遗产,讲述了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英德国营茶厂的历史,不仅为研究英德红茶历史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知青下乡历史的宝贵见证。
延伸
“活化”工业遗产案例
(上下滑动查看)
城市化的脚步匆匆,清远的很多老厂房、老建筑在城市扩张中消失,工业遗产的保护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讲述好清远故事?清远不乏改造、保护较为成功的案例。
■连州摄影博物馆
在工业遗产较多的连州,于2017年开放的连州摄影博物馆,则是在始建于1965年的连州果品仓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这里曾承担连州农副产品的加工、中转、储存等的重任;同样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连州旧粮仓,一部分仓库得以保存原貌,作为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展览场地,并且小有名气。
■糖果时光文创产业园
在清城区,兴建于1955年的清远糖厂,厂区包括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四个时期的厂房,保存完整的苏式建筑在清远乃至广东都较为少见,极具历史价值。2018年,对原旧厂房进行“保护”和“再造”后建成的清远糖果时光文创产业园对外开放,让厂区的部分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但在全市范围内,这样“幸运”的工业遗产并不多,绝大部分登记在册的工业遗产并未形成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对于工业遗产的再生利用,清远目前也未形成清晰的思路和职责分工。工业遗产的分布零散、厂区较为偏僻等不利因素,也在制约着工业遗产的保护。
历经岁月洗礼、风雨侵蚀的工业遗产,大多数已不再具有生产的功能,除了历史研究职位,工业旅游与研学的概念逐渐兴起,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清远的众多工业遗产,等待着“不仅仅是遗产”的新的命运。
素材来源: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