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视点!李清照这首千古佳作,写的细腻深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思念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是《诗经》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乐府《古相思曲》中的“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是唐诗《赋得自君之出矣》中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也是宋词《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总之,古老的诗词中吟唱了太多思念。
而诗人缱绻不尽的情意和心思,总会在那么一刻,落到你我灵魂的深处,激荡起渺远的回响。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一剪梅》,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极尽了相思之苦,历来为人所称道。
一剪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二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
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同样一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难以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烦乱的心头。
1.词以“红藕香残玉簟秋”开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全词结拍的“此情……心头”三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
1.通过视觉形象、触觉感受,点明时间已入深秋。既渲染出环境氛围的清冷,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又奠定了全词沉郁低回的情感基调。结构上,逗引出下文的“雁字回”“花飘零”。
2.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相思之情、离别之恨的沉重、深挚、不可遏止。“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不仅写出了愁情的沦肌浃髓,无法排遣,而且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语浅情浓,细腻传神。
鉴赏
这是一首别离词,是词人和丈夫分离后的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词人怀远念归。开篇一句点出时令,大概在清秋时节。“红藕香残”写户外的莲藕,“玉簟秋”写室内的凉席,这两处描写都是在渲染节气。此句色彩明丽,含蓄深沉,景中含情。花的开落,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人生也是如此,悲欢离合才是世态常情;玉席变凉,这一方面是肌肤所感,另一方面更是心中所感。这一句内涵丰富,为全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随后五句交代词人一天的行动。“轻解罗裳”两句,写词人心事满怀,于是泛舟河上。“独上”二字,说明词人是独自一人。“云中”一句,直写相思之情。可随后词人并没有任情感随意抒发,而是仅此一句便戛然而止,最后两句又落于景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意境,使人愁绪暗生。这两句景物描写生动、优美,颇能惹人愁怀,令人读之黯然。
词的下半部分写离愁之深。“花自飘零”一句,上承前文的景物描写,下启后文的情感抒发,写落花流水之景,寓情于景,呼应上文的“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随后两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的相思之情,这里视角暗转,抒情对象不再只是词人一人,而是把其丈夫也并入其中,两人都为相思所苦,可见他们情意之深。最后三句,写相思之苦无法摆脱。词人笔法高超,“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相对应,对仗工整,妙笔生花,把相思之情的微妙变化描绘得惟妙惟肖,感人肺腑。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