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文:贾府经济账:贾政当官俸禄那么少,为何贾府财力还能支撑许多年?
《红楼梦》里对贾府日常生活的描写充分满足了人们对封建社会世家大族大富大贵生活的想象。
翻开这本书,大部分故事情节字里行间都透漏出贾府那高不可攀的上层阶级所散发的富贵气息,可望而不可即,让平民百姓不再被贫穷而限制想象。反而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过了一把瘾。
(资料图片)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贾府因祖上建立功勋,子孙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过了三四代的富贵日子。但自从荣国公宁国公立功之后,贾家子孙既不习武,也不读书,即便是贾敬有幸考取功名中了进士,志向竟然只是炼丹求长生不老。
兢兢业业做官的倒是有个贾政,但贾政的官职尚且是皇帝看来旧臣的份儿上,体恤贾家不易故而赏赐给贾政的,即便是这样得来的官职,贾政只干得一般,虽未有过失,却也不见升迁或恩赏。
所以,从贾家男人的微薄俸禄来看,是完全无法维持这两府三四百人的开销的。尽管贾府的气派已日薄西山,但毕竟也维持了多年的豪奢生活,那么贾家的钱究竟从何而来?
和现在人们所领取的工资一样,工资往往不够日常生活开销,而贾家男人靠做官所获取的俸禄也不多。但每逢年节,皇帝和贾妃都有一定恩赏,需要注意的是,就这点恩赏,放到普通人家来说,过日子足够,但对于贾家而言,这点恩赏完全是入不敷出。
第五十三回里,贾珍等就曾对庄头乌进孝谈及此事:
乌进孝笑道:“那府里如今虽添了事,有去有来,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的?”……贾蓉等忙笑道:“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哪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她心里纵有这心,她也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哪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于贾府上下而言,贾妃赏的彩缎古董等玩意儿,不过是图个恩典和新鲜,是变不成银子使的,这些东西放在屋里就是个摆设,看腻了也不过是收起来扔在楼上哪处搁着了。
赏银子也只有一千两,一千两在很多人家看来三辈子也挣不来,但在贾府,办起红白喜事来,动辄数千两,这一千两还不够用的。
乌进孝的到来,让人们知道贾府的另一项收入来源,即田庄上的收入。
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往往喜欢把土地连同土地上更重的农户一起赏赐或恩封给皇亲贵戚、有功之臣,而这些土地上出产的农作物以及各种在土地上生存的野猪麋鹿等,也都归由土地的拥有者。而这项收入似乎才是一年到头较为客观的一笔。
同样是第五十三回,贾珍满打满算以为乌进孝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送上来,但没想到八九个庄子里,就有两处报了旱灾或涝灾,贾珍直呼这叫人没法过年了。
田庄上的收入是不固定的,况且古代交通不便,信息无法及时传达,乌进孝作为老庄头,对贾珍上报田庄旱涝情况是否有假,他有没有从中获利,这些都是未知的。
而另一方面,贾家男人不务正业,也未必肯亲身查探打听,马虎马虎就过去了。因此,像乌进孝这样的老庄头,若是想做手脚,也是容易的。王熙凤虽然精明,但也只主内而不能主外。于是,贾府下面这些老家人,往往会成为将贾府蛀空的虫。
自古就有“升官发财”的说法,也有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在清代,有些在京为官的官员是可以收取一些合法的灰色收入的。
清朝官员俸禄不多,要知道,就连曾国藩在京为官,都时常手头拮据,很难接济家中老迈父母和年幼弟妹们的生活。当他被皇帝外派到别省主持与科考有关的工作时,都可借由工作获取一定利益,这在当时完全是官员们合理合法的收入。
说完贾府男人的主要收入,再说说贾府女人的收入。
王熙凤是个爱财也善于敛财的人,她有管家的权力,借助管家权和贾府声势,她做起种种交易。
贾府主仆的月钱被她拿到外面去放高利贷,平儿、旺儿和旺儿媳妇等人都是知情人,也连接起宅门内的管家奶奶和宅门外承接高利贷业务的人群,所以凤姐即使足不出户,但将贾府众人月钱拿去放高利贷,却也做得顺风顺水,还没出过大岔子。
除此之外,包揽诉讼是凤姐借由贾府声势地位做的第二件事。平心而论,这种事多半是损人利己,给自己捞好处。算得上是一种灰色收入,从长远来看,对贾府名誉有害无利。
这种收入多半是贾府借权势联络官场上亲友故交,官官勾结,从而威逼胁迫或利诱他人屈从贾府或与其有瓜葛之人的意志,从而捞取好处所得。
凤姐在馒头庵一晚,因静虚从中牵线,她委托旺儿找城里的相公借贾琏名义修书一封,让长安节度使强行干涉其下属与别家早已定好的亲事。
节度使欠贾府人情,贾琏书信一封,只这一件小事,节度使没有不依的,此事间接导致这对年轻人双双殉情,而凤姐和静虚却从中捞取不少好处:
那凤姐儿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收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财主虽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亲事,她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只落得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从原文得知,凤姐在尝到甜头后,胆子越大,后来也做了不少包揽诉讼的事,而这些事让凤姐肥了自己的腰包。
凤姐虽爱财,但偶尔也大气,宫中小太监到元妃娘家要银子用,凤姐手里一时没有银两,是她让平儿将金项圈当掉换了银子,这才打发了宫中的太监。
从这方面可见,早几年,贾府另一项收入其实是媳妇的嫁妆。
贾母从史家嫁过来,嫁妆自然不少,王夫人王熙凤姑侄也给贾家带来不少嫁妆。凤姐在贾琏面前之所以趾高气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有个足够豪横的娘家。有娘家支持,王熙凤是看不上贾家的,她时常在赌气时说,把王家地缝扫一扫就够贾家过一辈子了。
王熙凤早年靠贾府权势敛了不少财,后来也将自己嫁妆当了填补贾家亏空。
贾琏在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也动心思惦记老太太“后楼上现有些没要紧的大铜锡家伙”和“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贾琏口中这些“家伙”,除了老太太当年的嫁妆,也有贾母在贾家几十年里攒下的不少体己。
以上就是贾府经济来源,但即便如此,坐吃山空也撑不了多少年,所以《红楼梦》开篇就借冷子兴之口提到贾府只剩外面的空壳子,内囊都上来了。
参考资料:《董梅红楼梦讲义》,董梅著,新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