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文化馆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吉林省2023“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全球热头条
(相关资料图)
日前,汪清县文化馆报送的《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项目在吉林省2023文化馆志愿服务典型项目评选中荣获“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汪清县文化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品牌。
汪清县文化馆多年来一直为继承和弘扬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而不懈努力。2006年5月,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曾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被吉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评为“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殊荣。原创象帽舞荣获过“山花奖”“群星奖”“金穗奖”等十余个国家级大奖,对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传承、发展、保护、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项目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先后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文艺演出,成立志愿服务团队,把非遗项目植入当地特色文化建设中,从以往单一的个别化传承转变为集体的规模化传承,从经验性传承转变为系统的科学传承,让非遗文脉在基层得到绵延。每年组织开展“传承人大讲堂”活动,举办农乐舞文艺骨干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农乐舞进行培训,年均培训5000人次。2012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以1050人共同表演的有效成绩,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是长象帽彩带32米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今年3月成立了汪清县青少年文化自信研学基地志愿服务队,让汪清县中小学生领悟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与魅力。
今后,汪清县文化馆将继续开拓思路,进一步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优化服务项目,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通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