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速讯:“婺源歙砚”代言人汪鸿欣:砚雕师的匠心传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汪鸿欣展示他的作品。记者 徐黎明摄
一场春雨过后,婺源县江湾镇大畈村雾气氤氲、春花烂漫。在村头寒山艺术馆的小院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汪鸿欣,正蹲在一大堆石头旁挑选砚台的制作材料。他身后的展品室,一方方制作精美的砚台,让前来鉴赏的游客大饱眼福。
大畈村是以砚台加工为支柱产业的村庄,大多数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成熟的经营体系使其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1977年出生的汪鸿欣从小就受砚台制作技艺熏陶,早在读初一时,他就用积攒下来的餐费购买了一套砚台制作工具,刻好砚台就能卖出去。在上饶师专读书时,他在班上成立美术小组,主动揽下出黑板报的任务。汪鸿欣的美术功底不断积淀,制作砚台也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章法。
毕业后,汪鸿欣被安排到县农业银行上班,但他放弃了这个让农家子弟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心无旁骛地搞起了砚台制作。
2012年,汪鸿欣创立婺源县寒山艺术馆,该馆以研究歙砚文化和设计制作歙砚为宗旨,成立以来坚持传承宣传歙砚文化,被全国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华文化优秀传承单位”。
寒山艺术馆共有两层,上层为展品,下层放置砚石和半成品,是汪鸿欣制作砚台的地方。他不但在线刻、浮雕、高浮雕、巧雕等手法上创新,且利用书画、金石手法,以及砚雕史上从未用过的影雕技艺和镶嵌技艺。多年来,汪鸿欣默默守护着千年歙砚文化,2017年12月28日,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砚台制作的过程非常考究,包括选料、下料、设计、粗雕、精雕、磨光、上蜡等。”汪鸿欣介绍,最主要也是最耗时的是选料、下料和设计,有时选择正确的材料并设计成一块精美的作品需要几个月时间。
在潜心研发歙砚作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汪鸿欣还热心带徒授艺。十多年来,经他亲手教出的弟子有40多人,大多数和他一样从事歙砚制作。师徒或分立或合作,作品大多被海内外知名人士珍藏。从业30多年,汪鸿欣的作品获2006年首届中国十大名砚博览会金奖、2007年度文房四宝精品博览会金奖、2008年首届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大赛金奖、2021年上海文房雅器艺术品展金奖等。
当前,大畈村围绕“产业带动、项目支撑、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推动农旅融合。汪鸿欣说,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要在发展砚台生产和生态旅游上持续发力,帮助乡村振兴、村民增收。(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