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沈阳辽中后边外村:一个“后进村”的蝶变之路

2023-03-25 18:18:18 来源:金台资讯

如果给你三年时间,你能创造怎样的奇迹?

沈阳市辽中区后边外村给出的应答令人惊叹——


(相关资料图)

2020年前,它是一个无项目、无产业、无家底的“三无”薄弱村。当年茨榆坨全街排名,后边外村妥妥地“垫底”。村集体欠账高达80余万元,村民上访告状问题频发。

如今的后边外村,一产二产三产蓬勃发展,村强民富环境美,强筋健骨后的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246万元,账上余额126.8万元,人均年收入过2.4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巨大的转变,源自于党组织对村“两委”班子的慎重抉择。

精挑细选的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大幅提升。同时,上级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当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让党群关系更紧密、更融洽。

这两年村党支部先后领创办了九春、荣程、喜稻三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后边外村的巨大变化,映照着党建引领的强大力量和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

村魂变

筑牢党建主心骨

先锋引领干在前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支部强了,干部有威信了,干事就不再难了。

2019年12月,张家辉被任命为后边外村党支部副书记。时至今日,他依然能够记起当时前来报到的情景:村部门前的石砖早已破烂不堪,多年失修的墙面上到处都是裂缝,妇女主任脚边是自家带来的“小太阳”,前来闹事的村民在窗户上砸开硕大的窟窿……

“说实话,刚来时,村里想开个党员大会都开不了,43名党员,通知下去后只来了8个人……”一个没有战斗力的集体是打不了胜仗的,面对眼前这块“硬骨头”,张家辉意识到,必须要迅速搭建一个务实、肯干、能吃苦的好班子,发挥党建对乡村引领的作用。

2021年换届后,张家辉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精挑细选的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大幅提升。新班子组成后,张家辉带着大伙先从老百姓最关切的土地问题入手。将近一年时间,他们马不停蹄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突出矛盾,张家辉更是几乎“长”在了村部。终于,那些沉积多年的问题被慢慢“捋顺”,陈欠多年的外账也被一点点要回。矛盾化开了,百姓的信任感自然就回来了。

2021年,村里的第一次党员大会总算顺利召开了。

“党员大会是开了,可党员的示范作用还没发挥出来。”张家辉并没气馁,开始研究下一步的“富村计划”。

无论是发展产业、引入合作社还是兴建美丽庭院,每次开会,张家辉务必把村里的党员请到位,共同商议发展大计,给予党员充分的参与感和信任感。

“村上修路时,村干部每天凌晨4点半准时上岗,我们党员如果不跟上脚步,脸都臊得慌……”老党员赵井云由衷感慨道。

支委会成员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引领带动了一群党员先进“对标前进”。

村部门口,一张巨大的网格化管理平面图分外显眼,上面细致标注着党员、村民代表、退役军人等身份信息。“身份亮出来,既是为了起到示范作用,也是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监督。”村第一书记马爽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党员非常支持我们工作,无论任何活动,只要一个通知,一个电话,大家报名十分踊跃,活不愁没人干。”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后边外村将20名熟悉村内环境、热心服务的党员中心户编入村内10个网格,推动党组织触角向下延伸。党员志愿者同网格员定期入户摸排走访,与村里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困难户结对子,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满意率达100%。

组织活动、入户宣传走访、化解矛盾纠纷、帮扶困难群众,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一步步积累了村民的肯定和信任,如今,后边外村形成了以村党总支部为圆心、党员思想统一、群众步调一致的同心圆。

辽中区后边外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辉。

后边外村第一书记马爽(左)。

产业变

探索发展新模式

如今“土地生四金”

家里的主要矛盾解决了,后面研究的就是怎样才能把日子过红火。

后边外村水稻种植面积28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60%,每亩平均产量700公斤,但由于村民单打独斗、水稻品种单一,一直卖不上好价钱。

站在水田旁,张家辉曾经考虑过许久,如何能够激发这片土地的最大价值?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区里有个村子发展蟹稻种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没有迟疑,他和第一书记马爽迅速组织村“两委”班子及致富骨干,前往盘锦等地学习产业发展经验,并结合村情实际共同研究,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蟹产业。

经过三年的奋斗,后边外村村民结束了“单打独斗”的历史,土地价值得到规模化释放,现代化农业项目陆续落地生根。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后边外村尝试与九春、荣程两家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出“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新模式。

“流转获租金、打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实现了村集体收益与群众收入互促互进、共同提升。

与种植业同样奔腾向前的还有村里的养殖业。“我们村里养鸡的历史已经有40年了,最多时肉种鸡养殖及种蛋孵化场近160家,养殖种蛋农户200余户。”2022年,后边外村肉种鸡养殖产业获评“一村一品”专业村。后边外村趁着这股“春风”迅速将养殖规模扩大升级。

如今,村内养殖规模达60万套,有肉种鸡养殖基地3处,其中存栏量5万套以上的现代化养殖场5个,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可产出肉种蛋1亿枚,占省内种蛋市场的70%,年产值近2亿元,利润约3000万元。

在后边外村的产业布局图上,一产、二产经过多年奋斗积累,已然成熟。面对未来,后边外村有了新的憧憬与方向。“回归自然,体验乡村已经成为很多都市人向往的生活。今年,我们计划在村西侧沿产业大道,打造集亲子游、研学科普、认养农业、夏令营、农家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力争打好三产协同发展组合拳。”

环境变

推动乡村强功能靓颜值

村里有了产业,经济收益上来了,后边外村又开始着手解决民生问题。为改变村内百姓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2020年村集体自投资金170万元修建村内道路5.5公里,随后又多方争取专项资金,安装了路灯200盏,全村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

早春三月,细草萌芽。走进后边外村,眼前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灰白相间院墙以及现代化的节能路灯,恍然有种人在江南的错觉。

“以前村里除了泥就是土,打车都不愿往里走。”坐在院外长椅上,正在晒太阳的王秀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她都会带着小孙子到村上的广场玩,小孩子荡秋千,自己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可美了。

2022年,后边外村被列为沈阳市幸福宜居村。在区委、区政府和茨榆坨街道的帮助指导下,新建党群服务中心378平方米。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功能,在村委会新增养老日间照料站、儿童服务站,使村委会成为独居老人、学龄前儿童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第二个家。村委会将闲置空地升级改造为村民休闲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方便可达、管理规范的绿化活动场地,添置了睦邻亭、连心廊、秋千、花草绿植、停车泊位和广场舞池等设施,满足村民对宜居宜业的需求。

2023年,后边外村将打造“一横三纵”杏梅、山楂、海棠三条景观街和五味子边角经济,修建“村西河道环形示范带”,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为目标,满足周边群众的一致期盼。

如今的后边外村的道路更宽更亮了、庭院更美了、环境更舒适了、服务项目更多了、老人孩子更幸福了……点点滴滴都展现着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后边外村也将继续带领着党员群众并肩书写美丽乡村新画卷。

“墙体文化”让家门口成为百姓的“活课堂”。

生活变

在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一个乡村,集纳了40多家企业,提供岗位近200个。在后边外村,只要人不懒,到处有钱赚,年年有分红、有活干,干得好、能增收,群众靠劳动致富的热情越来越高、信心越来越足。

3月21日,记者来到辽中区晟隆针织厂采访时,邓丽萍正在整理刚刚生产出来的女袜。这位有着城市户口的姑娘嫁到村上已经14年了,想到当年第一次来到村上的情景,话语里都有了哭腔,“当时我看着村上的路,家里的锅,心一下子凉了……”

这些年,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厂越来越多,留给她选择就业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了。“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收入5000多元,而且方便照顾婆婆,日子过得舒心。”

同样笑着上班的还有赵清成老两口,74岁的他和老伴组团到袜厂干活,他们一边翻着手中的袜面,一边笑着对记者说:“我们现在白天到这里干活,晚上去广场跳舞,收入比以前翻了十倍呢。”

记者来到建军养殖场时,村民李长江正在巡视鸡舍,他对这份工作充满了认可,语气里藏满了自豪:“这里的鸡舍全部都是现代化设备,自动上料,环控控温。我主要负责照看上料航车是否正常运行。每个月场里供吃供住可以拿到4500元的收入,产蛋期工资更高,可以达到6000元以上。”(记者徐娜 梁馨月/文 王雁/摄)

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大家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邻里关系。

记者手记

“把村里的日子当成自己的日子过”

“他的脑瓜活,看到什么都能自然联想到村里。哪里有产业,咱村能不能做,时时刻刻与工作联系到一起。听说别人家发展蟹田,就带着我们去考察;刷视频看见墙画机‘省钱好办事’,立即下单收拾墙面;就连村里修路,快60岁的他还不放心,几次爬到墙头瞭望,看看路修得有没有问题……”

村妇女主任张丽在村上呆了整整十年,见证了四任领导班子的变迁。曾经抱着“小太阳”守在破旧村部里的她,怎么都想不到,如今能坐在桂花飘香的办公室,吹着空调风,在笔记本电脑上十指翻飞……

“以前我工作也没什么干劲儿,能不做就不做。现在村里有了主心骨,把村里的日子当成自己的日子过,跟着这样的领导干事情,浑身都像打了鸡血……”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可以说是人才队伍中的重中之重。农村党建选好基层带头人,就有可能带动一方、富裕一方。

大到选择产业项目,小到一张打印纸,当所有的村干部都把工作当成自己日子过,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长出过日子的心甚至比个人能力更重要,村干部有时候更像是“婆婆”的角色,“家”里大事小情安排妥当了,日子自然就能过得顺顺当当。(徐娜)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