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个人防护 当好健康“第一责任人”
愉快而充实的寒假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学期。2月7日,2023年春季新学期到来之际,甘肃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师生及家长坚持不懈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学校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资料图)
省疾控中心表示,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在国家卫健委制定的《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中,对学校、学前教育机构防控工作有以下这些要求。
加强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和学生个人防护。强化师生健康教育,开展症状监测,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不得带病工作和学习。
加强教学区域、学生宿舍、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
学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强化个人防护、短期内实施中小学校线上教学、学前教育机构临时关停等措施。
学生做好健康监测 做好个人防护
同学们要开展体温测量和健康自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要恐慌,根据病情及时就医,待康复后返校,并及时向学校报告健康状况。家庭同住成员若有感染,应及时做好治疗,尽量避免与学生接触,并做好学生的健康监测。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清洁消毒等良好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感染康复后体育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宜参加剧烈运动。运动时若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停止并视情况就医。
尽量做到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路途中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的学生和家庭成员,建议就近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和加强免疫接种,提升自身免疫水平。
临近开学时,要积极调整作息时间,学生应保障睡眠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睡前一小时不看电子产品,就寝后卧室应安静、无光照、温湿度适宜以保障睡眠质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督促孩子循序渐进加强体育锻炼,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身心愉悦。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