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江阴企业巨头掀起跨界大潮 进军光伏求突围

2022-07-25 08:17:29 来源:江苏经济报
分享到:

7月20日晚间,国内中央空调行业的“老大”双良节能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华晟新材料向双良硅材料(包头)采购单晶方锭7800吨,订单金额达779.13亿元。自2021年宣布在内蒙古包头投资建设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以来,双良节能在光伏产业的投入力度有增无减,仅在多晶硅料和单晶炉采购上,抛出去的合同已超过1500亿元。对于总市值仅302亿元的双良节能来说,如此声势浩大的进军光伏产业,更像是一场破釜沉舟式的产业突围。

其实,在中央空调行业的“老大”双良节能跨界进军光伏产业之前,江阴市的另外一个“单打冠军”——国内毛纺行业的“老大”江苏阳光早在2005年就跨出进军光伏产业的步伐,在3次大手笔投资打了水漂之后依然“痴心不改”,今年4月宣布投资约200亿元在包头建设多晶硅、电池片及组件等项目,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江苏阳光全部的货币资金仅7.72亿元。

跨界光伏背后的转型压力

业内专家指出,双良节能、江苏阳光如此大手笔跨界投资光伏产业的背后,是这些传统产业巨头实实在在的转型压力。

双良集团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2003年,双良集团便成为国内最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商之一,其溴化锂制冷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2017年更是捧回了中国工业“奥斯卡”大奖,成为节能环保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然而近年来,双良节能却遇到了业务发展的瓶颈。以其核心业务节能环保为例,2021年,该项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58亿元,同比增长39.62%。可营业成本的增速更快,达到43.32%。这就意味着,在去年,该公司节能环保业务盈利能力已有所减弱,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88个百分点。这其中,双良节能的拳头产品溴冷机毛利率下滑较大。2021年,该类产品毛利率为28.12%,较上年减少2.9个百分点,这样的毛利率也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低。在主业触及“天花板”之后,双良节能开始频繁进行并购重组,跨界化工、互联网等行业,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在各种转型尝试失败后,双良节能将目光瞄准了光伏行业,希望凭借已有的多晶硅还原炉、换热器等王牌业务,实现公司发展的新突破。

江苏阳光是全国乃至全球的“毛纺大王”,其主营业务更早触及“天花板”,不得不通过跨界寻求突破。这些年来,江苏阳光的跨界脚步涉及服装、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态农林、房地产、金属制品等产业,但最钟爱的还是光伏产业。江苏阳光及其实控人陆克平曾数次大手笔投资光伏产业,兜兜转转十余年,不仅所有投资打水漂,“玩坏”一家上市公司,陆克平还因套现、违规信披等原因,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被证监会裁定终身市场禁入。2005年,中国光伏产业刚刚起步时,阳光集团便急切入场,计划开发纳米光热伏电池项目,最后在外界质疑声中不了了之;2008年江苏阳光参与投资的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阳光)成功生产出1500吨多晶硅,却遇上了欧美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以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相关项目进度停滞,之后又遇到多晶硅价格暴跌,宁夏阳光硅业最终破产;2010年试图通过借壳海润科技,把旗下的光伏产业单独上市。陆克平及其控制的紫金电子在海润光伏身上累计减持套现超20亿元,最终海润光伏以退市“谢幕”,留下近20万血本无归的股东欲哭无泪。

门槛极高的江苏光伏行业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光伏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再加上“整县推进”政策和高额地方补贴的吸引,跨界光伏行业的企业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于106家企业宣布跨界光伏,其中不仅有海尔、京东、顺丰和比亚迪这样的知名巨头,甚至连中国邮政、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央企也纷纷下场。光伏产业中最亮眼的当数江苏军团,素有“世界光伏产业看中国,中国光伏产业看江苏”的美誉。据省发改委高新技术处处长鄂有阳介绍,江苏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23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1916万千瓦,全省光伏组件产量超过81GW,同比增长32.9%,江苏光伏产业无论是在制造业规模还是在产业化技术水平,抑或是在应用市场拓展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现有名单数据,江苏光伏企业超过96家,其中开启中国光伏“黄金年代”的尚德电力和大全能源可以看作是江苏光伏产业的“缩影”。尚德电力的创始人是被称为“光伏教父”的施正荣,早在2004年,尚德电力在全球光伏市场占比达到了61%。但彼时的中国光伏产业有一个致命缺陷,便是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这一软肋被欧美国家利用,通过发起“双反”,沉重打击了尚德集团及整个中国光伏产业。今年风头正盛的大全能源是国内领先的多晶硅专业生产商,得益于多晶硅行业量价齐升,大全能源业绩持续高涨。今年仅一季度,大全能源营业收入达81.29亿元,同比增长389.28%。

江苏光伏行业逐渐趋热的背后,却也潜藏着重重危机。一方面,江苏光伏企业大多集中于下游的硅片加工和开发,对上游硅料的掌控力度较低,利润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业内人士有句话:“拥硅为王”,从光伏各环节扩产周期来看,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更容易快速扩张,而硅料环节本质上属于化工原料,投资规模大、安全性要求高,扩产速度远远不如下游环节。7月初,硅料价格暴涨,光伏多晶硅已经突破300美元/千克,这一价格比之2020年同时期上涨逾400%。部分业内人士吐槽:“光伏全产业链60%的利润都被硅料赚走了,就怕到时候上游吃饱,下游跌倒”。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江苏光伏企业专注于多晶硅开发,面临单晶硅“产业革命”的危险。单晶硅片在性能和转换效率方面均优于多晶硅片,过去因为多晶硅价格便宜且可塑性强,所以多晶硅的市场应用更为广泛。然而起家于西安的隆基股份改变了这一格局,其在2013年开始推广硅片的薄片化,研发储备110超薄片的切片技术,目前细线金刚线薄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系统成本。在自动拉晶技术的支持下,单晶硅片尺寸可灵活设计,实现晶体尺寸的效益最大化。目前单晶硅片的市场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39.5%提升至80%以上,素有“价格屠夫”之称的隆基股份,一旦发起价格战,专注于多晶硅领域的传统硅片企业将面临被挤出市场的危险。

产业链融会贯通才有未来

多数江阴企业家很早便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掀起了一股股跨界大潮,但是败多胜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原有王牌产业能否与新开拓产业融会贯通。江阴跨界企业中最成功的当数长电科技,其前身是江阴晶体管,后来跨界芯片制造,成为大陆第一、全球第三的封测巨头,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芯片成品制造一站式服务。晶体管本就是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电科技的跨界有着较为可靠的技术路径,很容易做到两个产业间的融会贯通。

从制造业跨界娱乐圈的江阴中南文化则是典型的反面案例,中南文化原来称“中南重工”,起源于校办工厂,此前主要从事管件、法兰、管系、压力容器的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的经营,于2010年成功登陆A股。此后其创始人陈少忠将目光投向了娱乐业,号称要形成双主业公司。通过大量收购资产和聘请业内大拿,中南文化一度成为国内影视行业内一颗耀眼的新星,甚至产出了《我不是药神》这部票房高峰。但是中南文化和重工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产业很难相互交集,运营管理经验不能共享,资金上有时还需“拆东墙补西墙”,最后不得不进行破产重整。

从产业链深度整合的角度来看,双良节能跨界光伏产业的是有相当的优势。双良集团常年深耕还原炉市场,与很多硅料厂商有密切合作,通过布局硅片环节,可利用设备供应商、客户双重身份加深产业链合作,保证硅料供应和还原炉设备持续输出,较容易实现双产业融会贯通。但双良节能更需关注的是“顾此失彼”的问题,通过其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不难发现,其资产负债率、短期借款、财务费用近年来都出现了明显的大幅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03-2021年,双良节能的资产负债率从23%增长至72.66%。尤其是切入光伏产业之后,双良节能的资产负债率增长很快,其2020年资产负债率为46.16%,可2021年就突增至72.66%。截至2022年3月31日,双良节能的资产负债率增至74.86%。综合看来,双良集团未来的转型之路可谓风雨难测,对其经营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而江苏阳光屡战屡败光伏产业的前景可能就不太乐观了,今年3月,江苏阳光宣布拟设立一家主营硅片、硅棒等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4月,公司再度宣布拟在包头建设多晶硅、电池片及组件等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江苏阳光货币资金仅7.72亿元,这一百亿跨界投资举措甚至引来监管关注,上海证券交易所迅速向该公司下发了问询函。江苏阳光自己在公告中也承认:投资额远高于其账面资金水平,可能会对公司现金流造成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江苏阳光在光伏产业方兴未艾的2005年便已入场,其一败再败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外界的竞争对手,而是其内部经营上存在许多问题,既缺乏充裕的资金,也没有雄厚的技术积累,从毛纺到光伏,步子迈得太大!(尹 颖樊 骏 朱冰彦)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